(本文节选自《对中国多晶硅产业发展的思考》,由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闫科先生撰写,刊载于《中国有色金属报》2024年4月2日第6版)
近10年,多晶硅产业和光伏产业迅速发展,对全球能源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。光伏发电成本也在逐年下降,多晶硅产业通过加大生产规模、持续技术革新、优化生产流程、折旧成本分摊、合理控制原材料价格成本等多策略降低成本。
2013年,我国硅片产量为8.6GW;2023年,硅片产量为622GW。2013年,硅片价格为0.89美元/片,2023年,硅片价格为 0.16 美元/片。2013年,我国组片产量为39.7GW;2023年,组片产量为499GW;组片价格从2013年的0.69美元/瓦,2023年降至0.16 美元/瓦。2013年,我国电池产量为26.2GW;2923年,我国电池产量为565GW。电池价格从2013年的0.38美元/瓦,2023年降至0.09 美元/瓦。
2008年以来,多品硅价格经历4次“大起大落”,且下跌周期一般将维持约2年-2.5 年,第2年价格跌幅逐步走窄。2018年—2020年,多晶硅价格下跌至成本线附近时,市场上出现多晶硅企业停产、检修及淘汰落后产能的现象。随着供需关系及整体宏观政策大力推动下,多品硅价格将逐步止跌回升。截至目前,多晶硅价格正经历着第4次底部行情,且市场供需矛盾日益突出,价格逼近成本线,按照往年历史价格下跌走势,预计2024年多晶硅将维持低价。
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,2023年,全球多晶硅产量为159.7万吨,国内产量143万吨。据不完全统计,2024年,多晶硅投产推进项目约为 171.5 万吨。中国多晶硅产能主要集中在新疆、内蒙古、四川等地,产能占比约为79%,主要因为当地电力成本优势较强且光伏产业链集聚。新疆是国内多晶硅产能最大区域,且多晶硅新增产能仍将继续扩张,主要原因是电力能耗成本在全国范围内处于较低水平。内蒙古是国内多晶硅第二大主产地,原因是当地鼓励光伏全产业链发展,使得上游工业硅和下游硅片产能聚集,同时电力价格也较低。四川的多晶硅产业主要在乐山市,基础配套完善,产业发展集聚成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