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,本集团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和不可松懈的经营目标,坚持真抓实干、攻坚克难,经受住了全球经济增速放缓、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等冲击、挑战,以稳应变、以进固稳,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、迈上新台阶。
2023年,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18.93亿元,同比增长8.74%(上年同期:4799.38亿元);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5.05亿元,同比增长8.53%(上年同期:59.94亿元)。截至2023年12月31日,公司总资产为1681.51亿元,较年初增长0.49%(年初:1673.31亿元),其中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为674.22亿元,较年初减少8.29%(年初:735.19亿元)。
(一)生产经营稳中有进
产品 |
2023年产量 |
2022年产量 |
同比增长(%) |
阴极铜(万吨) |
209.73 |
183.94 |
14.02 |
黄金(吨) |
112.64 |
88.80 |
26.85 |
白银(吨) |
1,351.54 |
1,232.72 |
9.64 |
硫酸(万吨) |
595.79 |
541.64 |
10 |
铜加工产品(万吨) |
181.79 |
176.74 |
2.86 |
其中:铜杆 |
166.57 |
163.40 |
1.94 |
自产铜精矿含铜(万吨) |
20.20 |
20.44 |
-1.17 |
标硫精矿(万吨) |
265.85 |
265.45 |
0.15 |
钼精矿折合量(45%)(吨) |
10,006.00 |
8,108.00 |
23.41 |
(二)项目建设提档升级
1.建成项目快速释放产能。2023年,一批新项目快马加鞭释放产能。江铜国兴18万吨/年阴极铜节能减排项目成功投产,进一步巩固公司在现代化冶炼领域的主导地位;华东电工10万吨/年新能源电磁线项目(一期)仅用158天实现提前投产;江铜龙昌一期北线3.5万吨改造项目、江铜台意电工漆包扁线4000吨扩产项目顺利投产,开发扩充产品400余种。
2.在建项目加速推进。一批“强引擎、硬支撑”的新项目正马不停蹄推进,江铜环境环保设备制造及5万吨资源综合回收利用、恒邦股份复杂金精矿多元素综合回收、江西电缆220kV超高压生产线等多个重点项目加速推进。武山铜矿三期扩建工程提前15天实现主副井贯通,地表、地下主体工程均超进度完成建设计划,为项目提前投产奠定基础;银山矿业5000吨/日露采转井下开采工程于11月开工建设。
(三)创新驱动全面发力
1.创新体系持续完善。加速融入国家战略科技需求供给体系,在铜基新材料、无人驾驶矿车、井下矿山安全开采、人才培养等方面与高校、科研院所深入合作,进一步推进“产教”融合本土化;首次出台科技创新专家库管理办法,探索实施中试产品试销奖励机制、成果权益划分机制,调整优化研发人员晋升通道,以更加科学合理的体制机制激发全员新活力。
2.科技创新持续突破,全员创新成果斐然。选矿药剂高速分散技术完成工业应用;光电智能分选技术应用探索取得阶段性突破,为含铜废石和低品位矿石资源化回收积累了经验;公司主导的“铜冶炼物质流协同优化与智能监控关键技术及应用”以及联合攻关的“5G用高强低轮廓电子铜箔制造成套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用”荣获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。公司全年共获得专利授权209件,其中发明专利35件。
(四)数智赋能精准落地见效
推动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推进公司产业链提能升级。构建数字化标准体系,10项全国有色金属智能制造标准通过评审获得各类数字化成果奖项31项,城铜“5G+智慧采矿”项目获全国首届国企数字场景创新专业赛一等奖。
以德兴铜矿数字矿山、贵溪冶炼厂灯塔工厂“领航”,高质量推进产业数字化,实现公司经营管理更智能、生产效益更优化、协同运行更顺畅,加快形成“数智”竞争力。高标准推动数字产业化,取得了工业互联网平台信息安全、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,数智化建设成果持续扩大。
(五)风险防范紧抓不懈
1.安全生产强基固本。抓牢抓实抓细安全生产工作。进一步树牢“治未病”理念,深入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,深化标本兼治,化解风险隐患。大力实施机械化、智能化、无人化“三化建设”,新引进多台套撬毛台车、凿岩台车、遥控铲运机等新型装备,推进本质安全,夯实发展根基。
2.坚守底线严控风险。充分发挥风控、审计的保驾护航作用。建立健全审计与纪检、风控、组织、巡察、监事会等各类监督资源的横向协作机制。
(六)绿色发展再上台阶
节能降碳、生态环保两手抓。深入实施电机能效提升、光伏发电等项目,加大清洁能源采购利用,推动产品单位能耗和碳排放量持续降低。贵溪冶炼厂2023年节电超2,350万度,近三年节电超1亿度。新能源电动重型自卸车、客车、叉车等设备先后在德兴铜矿、城门山铜矿采掘、运输、辅助生产等场景中投入运用;江铜环境活性分子高级氧化处理工艺大幅降低矿山采矿废水中的锰、COD含量,在实现达标排放的基础上降本超30%;桃林公司“重金属污染土壤自然修复强化协同固碳减排关键技术及应用”项目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,被评为“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