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本文于2024年1月2日在中冶有色技术网首发)
资源民族主义是指“基于国家对自然资源的合法管辖,通过控制和支配资源,以及市场干预行为,来实现为政治服务和国家特定发展等目标”。自15世纪地理大发现时期开始,一些发展中国家(地区)就丧失了对本国(地区)矿产资源的主权。即便是二战后全球殖民体系瓦解,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能通过其占据主导地位的全球政治经济体系,通过掌控资源产业链的各个环节,对发展中国家(地区)的资源进行变相掠夺,而资源民族主义便随着第三世界国家独立浪潮应运而生。从政治角度来看,资源民族主义有争取本国经济和资源主权的积极意义,有其合理性。但是在资源领域又很容易滋生保护主义倾向,对正常的全球化产生一定消极影响。甚至可能产生一些极端后果:加剧国际地缘冲突风险,威胁各国能源资源安全与经济发展。
那么在经济全球化2.0时代,如何能够与资源民族主义共舞,实现矿产资源开发的多赢格局呢?我们认为有一个有效的办法可以实现这一愿景:在矿产资源国主动推动和大力发展与资源相关的下端制造业。对于矿产资源国来讲,这将能扩大就业,提升产业链的广度与深度,而不仅仅是出口初级产品。同时,通过将价值链最重要部分合理地留在本地,为本地进一步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积累资金。而对于合作方来讲,保证了资源供应的稳定性以及开辟了新的市场,最终实现多赢。
一个典型的案例是:2020年印尼政府再次禁止镍矿原矿出口后,中国企业顺势而为,加大在印尼投建镍铁厂和不锈钢厂的力度,共同推动了印尼镍铁产业及不锈钢产业的发展。当前印尼已成全球第一大镍生产国及全球重要的不锈钢生产国,印尼也正在以这样的思路发展动力电池产业链。更重要的是,通过中印尼两国的产能合作,充分发挥了资源民族主义的积极作用;在资源国开拓了新的产业链和价值链,并把资源民族主义的消极影响压缩到最低。(程波,13811458443)